周围的士卒越来越多。
时不时还有人开始叫好。
晨光初现,校场上薄雾渐散。
却没有一个人像往常一样出操训练。
那些士卒们有的盘腿而坐,有的靠在兵器架上,脸上满是入迷的神情。
只听见王昭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着。
口中的故事也牵扯着台下士卒们的心神。
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兵卒拳头紧握,眼睛瞪大,仿佛身临其境,旁边的胖墩士卒则咧嘴笑着,时不时拍大腿,发出“啪”的响声,引来同伴的附和。
校场本是练兵之地,此刻却像个说书茶馆,喊杀声被故事取代。
一名小旗官先注意到这异常景象。
只见一名年轻气盛的汉子快步走了过来。
眉毛浓密,身上皮甲凸显出他与这群大头兵的不同。
正当他皱起眉头,准备上前呵斥时。
却被身边一位年长些的军官一把拉住。
那军官是个中年人,须发整齐,脸上有道浅浅刀疤,对着小旗官摇头低声道:
“慢着,看看再说。”
陆陆续续的,各位军官也来到校场。
看到了着惊奇的一幕。
平时那些不服管教,歪歪扭扭的新兵团练们都老老实实地坐在校场里,看着台前的那个年轻人说着话。
为首的郭参军这时也走近。
他身材中等,文士打扮却披着一幅轻甲。
眼神精明。
扫视了一下,。
迟疑道:
“那位.....不是女公子吗?”
旁边的副官点点头,确认道:
“好像是的。”
郭参军眯眼看去,只见孙玥坐在王昭身边,一双眼睛亮晶晶的,正听得入神。
丝毫没有打断的想法。
这时候正说到张三丰与金毛狮王谢逊大战的那段:
“那金毛狮王谢逊,狮鬃般的头发在狂风中飞舞,手持屠龙刀,刀光如电,直劈张三丰头顶!可张真人不慌不忙,一招太极揽雀尾,借力打力,轻轻松松将刀势化解,狮王一刀落空,反倒被自己的力道震得后退三步。张真人笑言:‘狮王,力大无穷,却不懂柔劲之妙,何不坐下来论道?’狮王怒吼如雷,又是三刀连斩,张真人身形如风,左右腾挪,太极圈转,将狮王困在其中。刀光剑影间,只见狮王气喘吁吁,张真人却闲庭信步.......”
故事绘声绘色,王昭还时不时地往里面添油加醋。
本是来巡视校场的郭参军等人。
听到这种独特讲法也背吸引过去,脚步也不由自主地靠近。
他们起初因为有人禀报士卒们都不出操,全部都坐在校场的缘故站在外围。
本来以为是有人挑唆出现了哗变。
但现在看起来,似乎和上面的那位少年分不开关系。
本来想要看看他到底是在整什么幺蛾子。
渐渐的,却因为故事的精彩而慢慢靠近。
听着听着,郭参军的眉头渐渐舒展,他是文士出身。
后来才参的军,跟着孙文泰走南闯北。
平日里爱读些兵书杂记,对这些江湖传奇本就感兴趣。
这故事里的张三丰创太极的柔劲理念。
让他联想到自家老上司,孙文泰的用兵之道——以柔克刚,借敌之力反击敌。
所谓的防守反击。
可谓是用的炉火纯青。
身边的副官是个壮实汉子,刀疤脸在阳光下更显狰狞,作为主管军纪的军官,他本想和小旗官一起呵斥。
可听到狮王大战的部分,拳头不由握紧,眼睛眯起,喃喃道:
“好生巧妙!跟咱们当年守关时诱敌深入的战术有几分像。”
这时候那位小旗官爷闭上了嘴巴,老老实实地跟着那群大头兵听着王昭的故事。
枪还握在手里,可故事一入耳。
渐渐地放松下来,蹲在了地上。
作为军人,他们平日里在军营里没有什么乐趣,除了练习就只有练习。
孙将军的治军又特别严格,一律不允许喝酒、扰民,营中日子单调得像白水。
早起练兵、日落休息。
虽说背靠边市的孙文泰每次都是足粮足响的。
但这种日子对于精力旺盛的军汉可是难以忍受。
唯一消遣便是比比拳脚或聊些和胡人,官府之间的战事。
可王昭的故事不同,英雄豪杰、刀光剑影,听得他们热血沸腾。
上至军官,下到小卒,全都认真听着。
王昭也早就发现自己身边围绕着如此多的士卒。
这校场中央,人群如潮水般。
虽说尘土飞扬,却无人在意。
看着人群期盼的眼神。
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讲了下去。
每当他有些口干,刚托辞说不讲了,旁边的一个穿着皮甲的队率恭敬地递过来一杯水。
低声道:“这位爷,喝口水,咱们继续!”
看着他的眼神,
王昭无奈,在心里苦笑只得接着讲了下去。
不知不觉,他已经讲了一上午,太阳已经到了正午时分。
校场中央已经是热气腾腾。
士卒们汗流浃背,却无人愿意离去。
王昭终于受不了站了起来。
拱手道:
“诸位,这次就讲到这里了,下次有机会,我在给各位讲解。”
听到他的话,周围的士兵都如梦如幻地从故事中醒过来,不少还在回味王昭的故事,脸上满是意犹未尽。
虽说,还想在听,但现在时候已晚。
团练士卒们也发现周围出现的军官。
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郭参军突然示意身边的副官。
那位带着刀疤的副官心领神会。
朗声道:“都给我回营房!下午全部给我出操!”
在军官的强压下,这些士卒们这才不情不愿的离开了校场。
一些年轻的兵卒还在和身边的人不断讨论剧情。
但所有人的心里都埋下了一个问题。
“这倚天屠龙记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听到。”